最近,剧本杀行业有两组数据:
5月22日,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《2022年剧本娱乐行业发展报告》。《报告》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,剧本娱乐市场规模环比增长47%,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剧本娱乐经营场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0%,有超过400万人次参与消费体验。
小黑探剧本娱乐票房显示,2023年剧本杀票房增长迅猛。其中2023年4月剧本杀全国票房为2.9亿元,5月剧本杀全国票房为2.7亿元,而2022年4月份总票房为5051.02万元,5月份总票房为1.2亿元。
平心而论,这两组数据虽然喜人,但参考意义不大。因为去年4、5月份,很多城市的剧本门店甚至都无法营业。我们很难从这两组数据中找出剧本杀行业的增长规模,只能认为行业在解封后得到了一定恢复。
关于国内剧本杀行业的现状,店家和玩家应该能肉眼可见地看到市场正在萎缩,但可能并没有直观的数据支撑。
幸好,我们去年在《2022上半年剧本杀行业观察:实体门店收缩,行业冷静期来临》一文统计过2021、2022两年全国主要城市的剧本杀门店数。
现在是2023年6月,这个数据变化如何?请看下图:
注:
1、榜单数据源自大众点评,因门店经营状况变化,可能存在一定误差。
2、榜单中所有数据均包含城市及其下辖区县。
通过表格可以看出,近三年来,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剧本杀门店数,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。其中北京、上海由2021年的一千多家门店,减少为不足千家门店;紧接其后的武汉、成都门店数则直接腰斩,由近千家门店锐减为500多家门店。
当然,仅凭门店数减少,并不能证明剧本杀行业一定处于萎缩阶段。这三年来,除了疫情原因,随着监管政策出台,一些门店因不符合消防安全、剧本内容等方面的检查而出局,也是行业正规化的必经之路。如果从这个角度考量,市场和监管两方面优化,对行业起到了优胜劣汰、大浪淘沙的作用,还在经营的门店,在质量上肯定要强一个档次。
那么在玩家端,对剧本杀是否还保持着足够热情?
我们看一下自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,“剧本杀”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,能明显看出,剧本杀的搜索量呈下降趋势。尤其进入2023年以来,剧本杀的搜索热度明显不及2021年的一半。
门店减少、网络热度消退,说明剧本杀行业由快速扩张的增量市场,进入了拼消耗、拼质量的存量市场。换句话说,目前剧本杀行业面临着新玩家越来越少,老玩家逐渐流失的局面。
对于这一趋势,很多剧本杀发行、门店早早就开始朝“精品化”方向布局:更优质的服务、更昂贵的剧本、更小众的圈子……
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,最近两年,剧本杀城限本的数量越来越多,几乎已经占到了新本的八成以上,而盒装新本的数量越来越少。在谜圈APP的近期人气榜单中,前10名有9部是城限,盒装本仅有《立方馆谋杀始末》1部。
城限本意味着更高的门槛,也反向导致新门店、新玩家越来越少。
对于店家来说,买城限本的成本更贵,授权门槛也更高,这让新店、小店举步维艰;对于玩家来说,打城限本的单价更贵,单局时间往往也会更长,这让新玩家望而生却。
退一步说,如果真是走精品化路线,倒也无可厚非,但这些城限新本的质量足够精品吗?
事实上,最近两年的城限新本,有很多质量堪忧,甚至不如前几年的一些盒装。谜圈8分以下,甚至6分以下的城限新本比比皆是。
前段时间,我们在《亲,有没有听说过“展会爆款本”?买完就埋的那种》一文中,也总结了10部近期谜圈在5、6分左右的城限烂本。这些城限烂本,也在不断消耗着门店、玩家的热情和钱包,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开这个圈子。
我个人认为,剧本杀走精品化路线不失为一种方法,但剧本杀毕竟是社交游戏,它不像电影、游戏,甚至不像4、5个人就能组一局的桌游。
剧本杀是门店和玩家必须在附近区域同时同地凑齐6~8人才能开一局的线下游戏,如果圈子越来越小,玩家越来越少,你怎么去找这6~8个人呢?
所以说,剧本杀不能放弃增量市场,不能放弃新客户,也不能放弃盒装本。
即便是剧本杀热度最高的时候,即便在北京、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,即便在年轻人群体中,10个人里面玩过剧本杀的,可能也只有那么1、2个,剧本杀玩家群体远远没有达到饱和,为什么不去吸引这些潜在玩家呢?
想到这里,我就更敬佩两家发行:一个是《一座城》系列的老姜,填补了4人高分剧本的空白;另一个是“豪门”系列的智乐源,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写盒装本,频出精品。
衷心希望这样的发行更多一点。